招商向“新”路,经开这么走|嘉兴经开华宸基金的组建
转自:嘉兴日报
■记者 谭心仪
【“微”故事】
自今年3月底小米首款车型SU7正式上市,就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的一匹黑马。不少嘉兴市民为了购置小米汽车,特地赶赴杭州、上海试车体验。
为了让嘉兴市民在家门口买到心仪的车,嘉兴经开区城南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一线招商员夏秋,一直在跟进小米汽车进驻城南街道汽车精品街区的相关事宜。“我前两天刚刚去上海和小米公司沟通,预计今年11月,小米汽车的线下体验中心能开到嘉兴。”她告诉记者,这个项目的落地离不开主动出击。
作为时刻奔波在招商一线的招商员,夏秋认为机会是要靠抢出来的。
实际上,早在今年年初,小米汽车还未发布时,她和团队就通过汽车精品街区的经销商联系到小米公司,询问是否有意愿落地嘉兴。但当时,小米的第一款新车还未上市,对方给的答复是:只考虑在一线城市布点。
如果能成功引进嘉兴第一家小米汽车,对城南街道、对嘉兴经开区都有特别的意义。
在对方明确表示拒绝后,怎样才能进一步说服对方?“我们一方面很有诚意地主动联系对方,让他们了解我们的优势和特色,另一方面站在对方角度考虑,精准匹配他们的需求物色适合的场地。”夏秋介绍说。功夫不负有心人!今年年中,当小米计划开始在全国铺开门店后,早早就拜访过他们的城南街道被列入计划内。
“他们主动来联系了我们,表示看中了街道的汽车精品街区。这让我们有些意外,但更多的是欣喜。”夏秋开心地说。如今的汽车精品街区已入驻汽车品牌47个,2023年更成功引进了比亚迪仰望、特斯拉、阿维塔等多个高端新能源品牌。在夏秋看来,小米看中的是整个街区的商贸环境。
【“深”改革】
“无经济,不经开。无招商,不经开。”对经开区而言,招商引资一直都是全区上下坚定不移的“一号工程”。
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的经开区,早在今年初就提出要加快招商体制机制改革,激发创新活力,组建100名专职招商员队伍,打造150亿元产业基金矩阵,加大驻外招商和驻点招商力度,与100家协会开展合作招商,并出台产业政策、提速项目推进,全面助力招商引资。
“一部、一公司、四街道”的全员招商新机制随即推出,由区招商工作部牵头全区招商引资工作,创投集团产发公司作为招商主力军,四个街道发挥主阵地作用,打造“人人都是招商员”的招商新格局。
“围绕产业招商,根据全区智能制造、新能源新材料、生命健康等‘3+X’产业体系,我们按照产业类别分组招商,并通过组建联盟、打造平台等方式加快现有产业链集群打造。”创投集团产发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今年以来,创投集团产发公司已牵头组织举办了产才对接活动6场,促成意向合作9起。在高铁新城核心区正在建设的总面积50万平方米的创新产业园,也在重点招引智能传感产业相关企业。
经开区招商新机制的推出,也让街道一线招商人员有了新感受。“招商流程变得更清晰了,项目推进遇到困难,也有项目服务保障专班来解决。”夏秋表示,区街进行体制改革后,一些区属企业划归街道跟进服务,也让他们更加放手大胆地与企业沟通,并从中获取更多项目信息。比如在辖区中德产业园区企业走访中,他们就成功了解到部分企业有增资需求。
千方百计抓招商、促投资,如今的经开区,招商引资的氛围格外浓厚。目前,全区四个街道招商团队均已配置完善,招商人员正主动出击,招引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项目。他们不断适应新形势,学知识、练本领、提能力,力争提供“专精特新”的招商服务。与此同时,在招商引资从拼财税补贴、地价优惠转向拼产业生态、营商环境的时代大背景下,经开区也未雨绸缪——设立嘉兴经开华宸产业基金,主要投资集成电路、新能源、智能制造、医药器械等领域先进制造企业。
【“新”启示】
招引项目盯牢“专精特新”,招商引资工作也要“专精特新”。以改革之力推动招商引资不断向新,既是时代的需要,更是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源泉。
在经开区,我们看到了一支有活力的新队伍。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懂产业懂资本懂企业,我们更看到了一项在探索的招商新机制,在时代的浪潮下,“人人都是招商员”是经开想要达成的目标,亦是当下一步一个脚印努力的方向。